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-投注官网

图片

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-投注官网

图片
您所在的位置: 东南网 > 理论频道> 前沿资讯 > 正文
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开始下降
www.jjjtsb.com?2011-08-17 15:51? 徐建国?来源: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    我来说两句

根据刚刚公布的数据,7月CPI同比上涨6.5%,高于6月的6.4%,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。通货膨胀率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在6月触顶走低,至少在7月还没有走低,于是,关于加息的讨论又热闹起来。

加息与否 分歧很大

虽然通胀率依然高居不下,但是进入本轮宏观调控以来,关于加息的意见分歧之大,已达前所未有之程度。在2011年7月24日刚刚结束的最新一轮朗润预测当中,24家特约机构中有14家机构认为第三季度会加息一次,10家机构认为不会加息,基本平分秋色,分歧可见一斑。而在此之前,特别是最近一次加息(7月6日)之前,由于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,名义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,实际利率深度为负,使得加息意见难得统一,即便是担心经济放缓的观点,也大都认为深度负利率状态需要改变。于是每个月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之前,都伴随着强烈的加息预期。

当下的情况是,在经济增速放缓、资金面趋紧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,保障就业和增长的声音慢慢大了起来,不同的观点开始形成。一方面,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至3.5%,离近期峰值2008年的4.14%已经不远,本轮加息结束的预期开始形成。而另一方面,7月的通胀并没有触顶后走低,未来的通胀走势依然扑朔迷离。对抗通胀需要收紧货币,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.5%,加息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。加与不加,似乎都有理有据。

从对抗通胀的角度,加息与否取决于对未来通胀走势的预期。一种观点认为,现在已经是本轮通胀的高点,下半年通胀率会逐渐回调,我们只需静静等待已经采取的紧缩政策发生作用。这种观点得到最近经济增速放缓事实的支持。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只有9.5%,比2010年第一季度的11.9%下降了2.4个百分点。刚刚过去的2011年7月,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为50.7%,比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,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,预示经济活动已经大幅放缓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目前通货膨胀率依然很高,通货膨胀率步步趋高且居高不下,就是因为加息不及时、不连续、不够力度。在实际利率深度为负的情况下,应该果断加息,坚决对抗通胀。这种观点也得到历史数据的支持。2010年2月,我国通胀率(2.7%)就已经超过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(2.25%)而进入负利率状态,到2010年10月才有第一次加息,容忍负利率长达8个月之久。然后,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7月9个月时间里,加息4次,大约两个月加息一次,换句话说,有5次加息机会没有利用。2010年10月以来累计加息5次,累计幅度只有1.25个百分点。不及时、不连续、不够力度的加息,实际上帮助造成了今天的高通胀,也帮助形成了今天的困境。

稳定物价才能保增长

困境的实质是,一方面要保增长,另一方面还要稳定物价。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,意见分歧在所难免。其实,这种矛盾一直困扰着货币政策。在短期内,紧缩货币会提高资金的成本,打压投资和消费,导致经济增速下调,这一规律被形象地描述为菲利普斯曲线,早在1958年就已经被发现了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鱼与熊掌,确实难以取舍。

可是,菲利普斯曲线其实有两条。一条是上面说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,控制通胀要牺牲一些短期经济增长;另一条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,长期容忍通胀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增长,还会伤害经济增长,197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发生的滞胀就是明证。系统的跨国分析表明,二战结束以来,通货膨胀率太高的国家,平均经济增长率要显著低于其他国家。从这一长期的角度来说,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,不但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,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加息对抗通胀其实更加有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》第3条规定:“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,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。”这句话极具匠心。其中既有“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”,又有“促进经济增长”,而且是以“币值稳定”来促进“经济增长”。表面上看,币值稳定是手段,经济增长是最终目标,目标似乎更重要一些。可是仔细分析,没有手段,哪里有目标可言。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,是“促进经济增长”必须以“保障币值稳定”为前提,没有币值稳定,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,这里面浓缩了很深的经济道理。

劳动力增长率即将为负

加息与否,最后还是要取决于对通胀走势的判断,这就要回到对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货膨胀的理解。通货膨胀的原因,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。比如,货币学派认为,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,意思是凡是通货膨胀,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货币超发,直接的理解是货币超发降低利率,引起总需求增加,因为短期内供给给定,所以引起需求超过供给,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。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理解:倘若货币不超发,会有通货膨胀,也就是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吗?给定货币总量,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了,意味着用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就会减少,价格就会下降,这里只有相对价格变化,哪里有通货膨胀可言?一切从成本定价的角度,讲输入型通胀、结构型通胀的观点,其实都没有把基本的逻辑理清楚。

通货膨胀的另外一个诱因是总供给的下降,供给下降与需求上升导致“需求大于供给”的效果是一样的。需要指出的是,这与“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”并不矛盾。合理的货币政策,需要根据总供给的情况也就是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,决定货币供给增加速度。一个经济体的潜在生产能力决定其潜在增长率。如果潜在增长率下降了,那么就要相应地减少货币,否则就是货币超发。在这个意义上,“潜在生产能力下降”与“货币超发”是一个硬币的两面,是等价的。

有证据表明,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在下降,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。根据对人口数据的分析,2002年以来,我国劳动力总量的增速处于逐渐下降的态势当中,2010年以来加速下降并且将在2012—2013年进入零增长,2014年左右进入负增长的状态。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很多,劳动力总量的增速下降,甚至总量的绝对减少,必然对潜在生产能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。此外,近年来城市房地产价格上升,土地价格上升,也导致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,减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。

如果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,对最近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就要考虑这一因素。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,GDP增速分别为11.9%、10.3%、9.6%、9.8%、9.7%和9.5%,这6个季度的GDP增速呈现下行趋势,然而同期通货膨胀率却呈现上行趋势,CPI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1月的1.5%一路上涨到2011年6月的6.4%。经济增速下行与通货膨胀上行并立,一个合理解释就是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了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了,可是通货膨胀率还是在上升,原因只能是经济的潜在供给能力增速下降,供给跟不上需求,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。倘若我们还以过去的标准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,认为增速放缓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太紧,则有失偏颇。政策是否太紧,还要看通货膨胀率。

通胀自我加速

目前通胀率太高,导致实际利率深度为负,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,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,引起进一步的通货膨胀。也就是说,通货膨胀有自我延续、自我加速的特征,不能期望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,通胀会自动回调。其实,这是2010年初进入负利率以来,通胀步步上升且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。讨论中有人寄希望于不继续加息通胀率也会下降。但是,政策制定不应该以“希望”发生的事情为依据。这种希望既没有理论的支撑,也与实际经验不符。

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,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。只要通胀不下降,实际利率依然为负,加息的步伐就不该停止。考虑到目前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,如果不控制总需求,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很大。加息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,比如,可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,帮助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,等等。

(作者单位: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)

责任编辑:王秀钦
相关新闻
更多>>视频现场
更多>>囧视频
相关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