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、讨论、酝酿,目前成都新医改的方向已眉目初定。其中,拟设立“医管局”管理医院,以实现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。设立“医管局”后,管理医院的职能将从卫生局剥离,卫生局的监督,规划等职能将得到强化。(2009年10月13日《成都商报》)
“医管局”的概念取自于香港。香港医院管理局设立于1990年12月1日,负责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。1991年12月1日,医管局正式接管了38家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。目前,这种模式被认为是国际上较先进的医疗体系。应该说,成都这项新医改措施很有新意、很跟形势,可以有效改变当前公立医院管办一体、政事不分、自我监督的旧模式,使公立医院获得更大的经营管理权,同时使卫生局更加无所羁绊、忠实地履行监督职能。然而,对此改革的实际效果,笔者却有几分担心:“医管局”来到大陆,是否会水土不服,出现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的情况?
这份担心并非空穴来风,有很多先例历历在目。如最近,几年前将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的高校,纷纷又改回三年。在英国大学读硕士(授课式研究生)只需一年,在美国只需一年半、两年,我国高校学习“先进做法”而作的改革却纷纷遭遇了“滑铁卢”。在我国新股发行领域践行的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,也遇到了许多境外移植制度“水土不服”的问题......
为什么同一项制度、同一套操作方法,却出现此长彼消、迥然不同的效果?原因有多方面,但追根溯源,不外乎我们的为外来制度实施提供养份水份、生长条件的行政体制、社会大环境有了变化。就设置“医管局”来说,具体实施起来有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: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,“医管局”能否真正享有各医院的人事决策权?每家公立医院设备、药品采购是否都会纳入“医管局”的统一管理?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是否仍旧经过卫生局,其对公立医院管理能否做到真正放手?诸多问题,都需要在引进时详加考虑,不能单为引进而引进,引进即了事,把境外树种栽上就万事大吉了,而要充分地考量该制度在境外实施时的配套环节、整体环境,对其在中国大陆落户时可能遇到的瓶颈性制约做到心中有数,通过科学系统地整体设计,对这些不利于制度生长的障碍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良,千方百计地减缓引进制度的不适应症状,避免晕船现象的出现。
同时,也要避免崇洋媚外的思想。国外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,在制度引进上,要坚持“去芜存精、去伪存真”,取其所优,为我所用,方是科学正确的改革态度。
总之,适应国情引进的制度,结合国情实施的改革,才能确保不离轨道、不走叉路,取得希冀的本来效果。这一点,有关部门要认真思量,积极作为,细心设计,勿让“医管局”等改革南桔北枳。
- 2009-08-24医疗不均衡,难治患者扎堆化
- 2009-08-21医疗资源配置的失衡,最终让票贩子大发横财,谁最该检讨?
- 2009-08-14免费医疗如何能走得更远
- 2009-06-30消弭医患冲突需改革医疗鉴定体制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