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,随后熬制熬成工业明胶,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,最终流向药品企业,进入消费者腹中。记者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。(4月15日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) 在食品药品安全危如累卵的今天,只有公众想不到的,没有不法商人做不到的。就连小小的胶囊,都隐藏着惊天秘密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,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。然而,一些企业使用被明令禁止的皮革废料生产工业明胶,通过隐蔽渠道卖给胶囊加工厂,冒充食用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,造成铬含量超过国家限量值,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。 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指出:“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、酿酒师和面包商的恩惠,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”。一旦企业为了逐利而不惜践踏良知底线,公众消费安全也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。就此而言,我们应该感谢媒体,为我们揭开真相,所曝光的9家药厂13批次药品将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,受人唾弃。随着皮革胶囊成为“过街老鼠”,有关部门也将进一步介入,开展专项调查和整治行动。 与此同时,我们又不免有些遗憾和失落,监管又一次没跑过媒体。近年来,三鹿奶粉,染色馒头,毒豆芽、注胶虾……几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都是媒体扮演“先行者”,通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,而本应起到安全监管的部门跟在媒体后面亦步亦趋。媒体曝光固然是在履行社会监督,但也从侧面折射部门监管的不力。毕竟,监管部门与媒体相比有着信息、技术、知识、职能等多种优势。连作为局外人的记者都能“识得庐山真面目”,“身在此山中”的监管部门情何以堪,究竟是浑然不觉,还是装聋作哑,值得追问。 监管没跑过媒体,大抵有以下三点。一是“无利不跑”。食品安全本应是无缝连接的链条式管理,但是在现实中,链条与链条之间却出现断裂。现行的“分段监管为主、品种监管为辅”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,往往涉及药监、质监、卫生、工商等多个部门,各部门间权责不清,管与不管,常常以利驱动,有利就抢着管,无利就让着管,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4-16]可怕的药品
- [ 04-16]把皮革明胶当药品“三聚氰胺”严查
- [ 04-06]殡仪馆不该是过期药品的“家”
- [ 02-27]药品过度包装,这个“病”该咋治
- [ 09-14]特殊药品生产不能只跟市场感觉走
- [ 04-11]药品降价死为何又上演
- [ 06-24]药品定价机制改革能否解决看病贵?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