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机关单位游”为何“火”不起来?
www.fjnet.cn?2012-05-21 21:22? 徐 娟?来源: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
日前,北京市推出今年第三批百家旅游开放单位。据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次开放的主要是“机关单位游”,涉及工业、农业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多领域的政府机关,不少单位是首次对公众开放。(5月21日《人民日报》) 说到旅游,公众的首选大多数是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,很少人会想到政府机关也会成为旅游目的地。今年以来,北京市不断加大力度,陆续推出不少党政机关成为“机关单位游”的景点,不仅大大拓展了旅游产业的内容和领域,而且促进了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的认识和了解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,公众参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,就能对北京的交通状况有更多的直观感受,更易于理解相关政策的出台,积极配合政府开展交通整治。 与政府部门接二连三推出“机关单位游”不同的是,公众的热情度与参与率似乎没有预计的那么高。据北京市旅游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公众参加“机关单位游”的人数仅为9.5万人次,与全年近2亿的游客量相比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而北京市旅游集散中心对千名游客发放的问卷调查却表明,有意参加“机关单位游”的达到48.6%。很显然,“机关单位游”还没有“火”起来,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可挖。 笔者认为,“机关单位游”之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,固然与国民的旅游习惯有一定的关系,但更主要原因是,具体部门在主动参与方面不够“热”,给“机关单位游”带来了种种限制和不便。从“机关单位游”的现状看,在数量上,开放的单位还不够多,特别是公众感兴趣的部门尚不在开放之列;在时间上,多数单位只有某一时段的“开放日”,不能满足公众随到随看的愿望;在对象上,只停留在接待团体和本地市民,将庞大的散客市场和外地客人拒之门外;在条件上,总体配备的还不到位,没有专门的休息设施,没有训练有素的讲解人员,缺乏与游客的交流互动,等等。这些现象的背后,反映出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对待“机关单位游”上,依然没有转变“衙门封闭”、“官民远距”等陈旧观念。换言之,只是表面上的迎合政策,内心仍然是被动婉拒。 从国际经验来看,政府机关对公众开放,接受公众参观,往往是信息公开、权力透明、运作高效的重要体现。推广“机关单位游”,不仅拓展了旅游市场,也打开了政府机关政务公开的门窗,更架起了政府与大众交流沟通的桥梁,可谓一举多得。笔者也是一位旅游爱好者,在接触的众多“旅友”中,不少对“机关单位游”有很高的期许。“机关单位游”不缺市场,不缺游客,而缺乏政府机关主动的参与、措施的配套。我们期待政府机关切实转变观念,把单位特点与大众需求对接起来,在满足必要保密要求、保障正常运作等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为“机关单位游”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,以政府部门的“热”回应社会大众的“热”,真正让“机关单位游”火起来! |
- 心情版
-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